世界牙科技术
0
首页 > 专家论坛
儿童期至青春期II 类错𬌗的颌骨生长:侧貌变直了吗?(英)
日期:2022/03/29
前往购买本期杂志,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
idpc1997
,索取全文

作者:
Matoula Taloumtzi (英)
英国巴特和伦敦医学及牙科学院口腔颌面外

Melisa Padashi-Fard (英)
英国巴特和伦敦医学及牙科学院社区牙科服务

Nikolaos Pandis (瑞士)
瑞士伯尔尼大学医学部牙科学院正畸系

Padhraig S. Fleming (英)
英国巴特和伦敦医学及牙科学院口腔正畸系、口腔生物工程中心

背景:对于正常覆盖和深覆盖的个体在青春期发生的上下颌骨关系的变化,人们的认识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前牙正常覆盖(<4mm)和深覆盖(>4mm)儿童青春发育期上下颌关系变化的差异。我们的假设是,在生长过程中,这两个覆盖组ANB角的变化没有差异。从美国正畸基金联合会(AAOF)颅面生长遗产收集项目获得了65名研究对象的头颅侧位片。分别取得7-10岁(T0)和14-17岁(T1)的头颅侧位片,根据初始覆盖情况分为两组(>4mm:组1,2-4mm:组2)。应用随机效应线性回归解释包括矢状骨型(SNA、SNB和ANB)在内的因变量与多个组内测量值间的关系。

结果:研究纳入了相似数量的男性(n=34;52.3%)和女性(n=31;47.7%)个体。基线水平第1组ANB的平均值(5.42,SD2.16°)高于第2组(3.08,SD1.91°)。研究假设被否定,因为较大覆盖组的ANB角多减少了1.92°,在排除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01;95%置信区间为1.06至2.77)。总体来说,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P=0.624;95%置信区间为−0.637至1.07)。然而,与覆盖为2-4mm组相比,>4mm覆盖组的SNA角没有显著增加(0.857°,P=0.271;95%置信区间−0.669至2.383)。较大覆盖组的SNB角多增加了1.15°,但这个差异仅有微弱的统计学证据(P = 0.086;95% 置信区间为−2.464至0.164)。

结论:两组患者的侧貌都轻微变直,基线水平覆盖较大的患者ANB角下降幅度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使得这组患者的覆盖有轻微减小。

关键词:II 类错𬌗,青春期生长,侧貌,覆盖


背景

了解青春发育期上下颌关系的变化对于制订干预措施的性质和时间来说不可或缺,特别是针对矢状向和垂直向的生长改良治疗。虽然下颌后缩、上颌前突或两者的结合可以导致深覆盖,但McNamara(1981)在对277名8至10岁儿童的分析中发现,在II类样本中,只有25%的上颌前突,而下颌后缩占绝大多数。类似地,Carter在对30例未经治疗的病例的影像学评估中发现,下颌后缩比较典型,临床上表现为软组织侧貌凸。

有人认为,II类错𬌗和I类错𬌗之间颅面测量指标的差异早在儿童时期就确立了,并持续至成人牙列,两组人群生长趋势相似。然而,有研究观察到与正常对照相比,在整个青春期及其前后II类人群的下颌骨生长速率减小。与之相反的,也有人发现从乳牙列到恒牙列,II类人群的下颌生长没有差异。不仅如此,有报道称在II类人群中未发现上颌基骨和牙列位置的生长有显著性差异,然而其他数据则描述了在青春期前后上颌突度有显著性的增加。

根据进一步的生长研究纵向数据,在青春期生长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侧貌变直和面部凸度减小的情况,但这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通常认为青春期晚期骨性侧貌的变化很少。虽然上下颌骨增长的百分比彼此之间差异不大,但下颌骨尺寸大于上颌骨,因此下颌骨很好长度增加更为直观;下颌长度包含明显的垂直分量,而上颌骨的长度通常是从前鼻嵴(ANS)测量到后鼻嵴(PNS),因此基本上是水平的。另外,一项对8-18岁有骨性II类和深覆盖且未经正畸治疗的儿童的分析显示,尽管咬合和覆盖没有明显变化,但下颌骨的向前生长比上颌骨多出了4mm;这归因于牙尖交错𬌗的影响。因此,虽然在青春期下颌很好尺寸的增加超过了上颌骨,但在没有积极正畸干预的情况下,这通常不会改善II类错𬌗的咬合。

64001.png

1:头影测量标志点、平面、线和角。

因此,关于II类和I类人群的生长型,存在着相互矛盾的数据,而且关于青春期前后生长差异的信息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前牙正常覆盖(<4mm)和深覆盖(>4mm)儿童青春发育期上下颌关系变化的差异。我们假设,在儿童期表现为正常覆盖和深覆盖的受试者在生长过程中ANB角度的变化没有差异。

方法

65名研究样本来自美国正畸基金联合会(AAOF)颅面生长遗产收集项目。根据初步研究中的纳入标准,研究样本来自9个可用集合中的7个。具体如下:6个样本来自伯灵顿生长研究,8个来自丹佛生长研究,7个来自福赛斯孪生研究,5个来自爱荷华生长研究,12个来自马修斯生长研究,25个来自密歇根生长研究,2个来自俄勒冈州生长研究。

根据以下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样本:(1)有7-10岁(T0)和14-17岁(T1)的头颅侧位片;(2)未接受过正畸治疗。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样本从而提高统计学效力,所有合格的样本都被纳入本研究。来自丹佛、爱荷华州和俄勒冈州生长研究的样本为白种人,而来自伯灵顿、马修斯和密歇根州生长研究的样本主要为白种人,但具体信息不详。总体而言,生长研究的时间跨度从1927年至1967年,儿童最早拍摄放射片的年龄是1岁。

将研究样本根据基线覆盖分为如下两组:7-10岁时覆盖超过4mm(第1组),7-10岁时覆盖范围为2-4mm(第2组)。如果一个样本在每个年龄组中都有多张头颅侧位片,则描记7至10岁期间最早的一张头侧片和14至17岁期间最晚的一张头侧片。覆盖的测量数值直接从AAOF网站提供的数据中获得。头颅侧位片由同一操作员(M.T.)在高级研究人员(P.S.F.)的培训后使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Digimizer版本5.3.5)测量。头影测量中测量了以下角度(图1):(1)SNA(蝶鞍、鼻根、A点),(2)SNB(蝶鞍、鼻根、B点),(3)ANB(A点、鼻根、B点),(4)UIMx(上切牙长轴到上颌平面),(5)LIMP(下切牙到下颌平面)和(6)MMPA(上下颌平面)。为了确定检查者一致性,同一名检查者(M.T.)在初次测量2周后,使用相同的软件再次检查20 张随机选择的头侧位片,以确定标志点描记导致的误差。所有测量值均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来评估。结果显示,所有参数符合一致性要求(表1)。

64002.png

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基线(7-10岁)和后期(14-17岁)的线性和角度头影测量值。用随机效应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分析样本间多个测量值与包括SNA、SNB和ANB角度在内的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包括覆盖、年龄和性别。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TATA®版本16软件(Stata公司,美国)。


结果

总体来说,男性研究样本的数量(n=34;52.3%)和女性(n=31;47.7%)相似。T0时(7-10岁)两个覆盖组的样本人数相似,覆盖超过4mm(第1组)的有33名(50.8%),覆盖为2-4 mm的有32名(49.2%)(表2)。两组在两个时间点的年龄具有可比性(表3)。

64003.png

64004.png

两组在基线时的平均SNA 值相似,两组SNA 增长量分别为0.59° 和1.36°(表3),正常覆盖组的增长稍多一点(第2 组;表3)。在观察期内,两组的SNB 值均增加(2.26° 至2.5°),第2 组在随后的时间点的平均SNB 值略高(79.46°对78.35°)。就ANB 而言,第1 组在基线时的平均ANB(5.42,SD 2.16°)高于第2 组(3.08,SD 1.91°)。尽管在随后的时间点差异降至1.55°(表3),但仍然存在。

与2-4mm覆盖组相比,较高覆盖组的ANB角多减少了1.92°,在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5%置信区间1.06至2.77;表4)。因此,在较高覆盖组中,侧貌变直更多。没有观察到显著的性别差异(P= 0.624;95%置信区间−0.64至1.07)。随机效应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在校正了年龄的影响后,>4mm覆盖组的SNA角与2-4mm覆盖组相比没有显著增加(0.94°,P=0.22;95%置信区间−0.58至2.47)。校正了年龄的影响后,较大覆盖组的SNB角多增加了1.15°,但这种统计学证据很弱(P=0.11;95%置信区间−2.38至0.24)。随年龄增长,青少年的SNB角比年龄小时增加0.308°(P<0.001)。

64005.png



讨论

当前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凸度有减小倾向,这种变化与基线时覆盖无关,但在青春期前覆盖较大的人群面部凸度的减小可能更明显。具体而言,两组患者的颌间关系都有轻度改变,SNA略有增加(0.59°至1.36°),与之相比SNB的增加要更明显(2.26°至2.5°),总体来看这导致了面部凸度的减小,表现为ANB减小了1.12°至1.91°,这一发现与以往研究一致。然而,这种变化似乎对咬合关系的改善影响很小,生长更有利的一组覆盖的减小仅比另一组多一点儿。

从8.1岁到15.8岁平均7.7年的时间中,观察到的侧貌变直反映了少儿期、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发生的变化。这一发现与一个基于贝尔法斯特生长研究的纵向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中所有组(I类、II类和III类)的SNA角在5到15岁之间没有显著性变化,而SNB角在除II类2分类女性外的所有组中都略有增加。类似地,Chung和Wong在分析Bolton-Brush和Burlington生长研究中9至18岁未经治疗的骨性II类错𬌗患者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组的SNA和SNB角都增加,ANB角减小。作者得出结论,骨性II类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改善,但没有观察到与角度测量相关的性别效应,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在观察期间,两组的SNB值均明显增加(高达2.5°)。本研究中纳入的研究样本基线时都有覆盖,可以想象生长能够发生在任何方向上。然而,Riesmeijer(2004)在一项对7-14岁儿童的分析中,使用了Fels、Michigan和Nijmegan数据库,观察到I类组的SNB角增加更多。相似地,与I类组相比,II类组中的男女性ANB角随年龄增长减小的较少。后者得到了Lundström和Woodside 的证实,他们得出结论,下颌后缩可以在9岁时确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明显。相反,在一项涉及30名12至17岁研究对象的纵向研究中,发现II类男性的ANB角减少1°,而女性的下颌生长模式明显向后和向下。在目前较大的样本中未观察到与性别相关的趋势,这表明在青少年生长期间,男性和女性的矢状骨型和咬合变化可能相似。

观察到第1组的平均覆盖略有减少。这很可能反映了颌间关系的改善;然而,差异是有限的(1.05mm)。相反,第2组的覆盖轻微增加(0.3mm)。但重要的是,后一组的覆盖后期仍然正常(3.28mm,SD1.33),而第1组的覆盖(5.16 mm,SD1.58)持续过大。相似地,Chung和Mongiovi在对Bolton-Brush和Burlington生长研究中未经治疗的I类骨型研究对象的分析中发现,覆盖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恶化。这一点的临床相关性很明显,II类错𬌗需要干预,而早期达到I类切牙关系可在一段生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矢状向关系的改善在正畸矫正变化中更稳定,这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证实。

在牙齿变化方面,本研究中观察到覆盖较大组有轻微改善。这与之前一项对25名未经治疗的II类错𬌗患者的分析形成对比,这些研究对象从乳牙列期到混合牙列期共被观察了2.5年,其中乳牙列期II类错𬌗的临床特征持续存在或更加明显。然而,II类样本在该生长期的头影测量变化表明,上颌骨的生长增量明显较大,下颌骨的生长增量较小。相反,Bishara等人6对比了处于替牙早期到恒牙列期的未经治疗的II类1分类研究对象与正常者,研究发现,ANB角增大的II类受试者与正常受试者的生长曲线相似。然而,这项研究中受试者的平均年龄未超过12.2岁,此时,活跃的生长仍在进行中。作者得出结论,II类错𬌗在生长期并不能“自行矫正”。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的分析评估更具持续性,很大限度地包括了青春期前和青春期。

就局限性而言,本研究是基于AAOF颅面生长遗产收集项目中提供的历史数据开展的回顾性研究。由于大多数受试者为白种人,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受到限制。此外,鉴于可能存在与面部外观变化相关的时代趋势,历史数据的使用也存在问题。后者在使用历史对照组与当代研究样本进行对比研究时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尽管颅面形态的细微变化可归因于“出生年份”效应,但没有证据表明青少年时期的生长模式在过去90年中发生了变化。分析仅限于头影测量数据;因此,在可靠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相关约束;虽然历史数据无法进行临床关联,但连续的头影测量分析仍然是评估颅面生长模式和生长量的主要手段。


结论
两组均观察到以ANB角度降低为特征的面部凸度减少,基线覆盖较大组的ANB减少更明显。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与基线覆盖正常组相比,这一组研究对象的覆盖得到了轻微改善。

缩写

AAOF:美国正畸基金联合会;ANB:A点、鼻根点、B点;ANS:前鼻棘;CI: 置信区间;LIMP:下切牙至下颌平面角;MMPA:上下颌平面角;P:P 值;PNS:后鼻棘;SD:标准差;SNA:蝶鞍、鼻根、A点;SNB:蝶鞍、鼻根、B点;UIMx:上切牙长轴与上颌平面角。


相关阅读
 𬌗学系列 | 由𬌗平面决定的骨性和牙性错𬌗伴姿势异常—应用功能性定位高嵌体治疗的初步研究
 口腔正畸 | 隐形矫治联合微创骨打孔技术矫治复杂III类错𬌗畸形一例(I)
前往购买本期杂志,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
idpc1997
,索取全文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E-Mail:
请输入邮箱